年已越古稀的他身体依然硬朗,脚下的步履依旧风风火火,炯炯有神的双目,古铜色的脸庞上写满了人生的沧桑。四十多年来,凭着彝家汉子的坚韧、执着、勤劳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他情注茶园,用毕生精力谱写了一段艰难的创业历程,在云南省内外树起了“罗伯克”系列绿茶这块响亮的牌子;他爱洒彝山,把带领众乡亲脱贫致富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无量山间谱写着一曲敬业奉献的铿锵乐章,他以270亩茶场茶园为中心,股东社上千亩的茶园为依托,本着做茶就是做良心,“做好茶,做好人,做好茶要实在,做好人更要实在”的经营理念,精心打造着“罗伯克”这个品牌。他就是南涧彝族自治县罗伯克茶场创始人、守护人场长李正林(1935年7月出生在“罗伯克”这个依山傍水的秀丽村庄。1964年参加罗伯克茶场创建工作,时任茶场会计至1981年;1982年由他承包了罗伯克茶场,担任场长职务到至今;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茶叶生产、带动群众共同富裕中成绩突出,被推举为南涧县第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大理州第九届政协委员;大理州第八届人大代表 )。
与时俱进开拓出一条金光大道
1982年,随着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彝家山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李正林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巩固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的重任,他带着父老乡亲的声声嘱托,透过众乡亲邻贫困而渴求的目光,久久思索,夙兴夜寐,把全部身心和精力都投入到茶场经营管理上。以茶场职工为本,加强提高职工队伍的文化和科技素质;抓住全省实施茶叶生产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建设高产优质高效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998年在州、县农业局的帮助下投资30万元建成了125亩茶园自动喷灌系统;1999年投资60万元新的加工厂房,增置或更新了机械设备。 建设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走品牌化,市场化发展道路;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生产传统、良种化、生态化无公害相结合的标准管理模式,造就了条索紧结,油润滑亮,香气清香且持久,经久耐泡且不散,滋味回甘的罗伯克绿茶;还根据地方民风民俗组建了龙灯队,打歌队,跳菜艺术表演队,构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
经历了40多年的风雨历程,如今的罗伯克茶场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560多万元,年产干茶5万多公斤,年产值420多万元,利税56万元,职工人数68人。“罗伯克绿茶”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曾获大理州三月街民族节地方产品“金花奖”;首届昆明春茶交易会名优茶评比“金奖”;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商品展销会“名特优旅游商品将”和“云南省第七届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 经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创建了自己的辉煌业绩,在促进南涧茶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也得到了一系列的奖励:1982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授予“茶叶初制先进集体”称号,1982年和1993年分别获大理州政府“科学技术贡献奖”和“茶叶生产先进单位”;1988年至1991年、1994年、1995年、1997年7次获“茶叶生产成绩显著奖”和“茶叶生产先进单位奖”;1984年、1986年获南涧县“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成绩显著将”和“先进单位奖”;1997年至2000年获南涧县“消费者信得过企业”称号等 ;文明单位; 文明诚信企业;诚信纳税先进单位;构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方面授予打歌跳菜世家。南涧彝族自治县罗伯克茶叶协会被授予云南省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A级单位等。奖状匾牌五花八门,数不胜数。真所谓“殚精竭虑求发展、精心经营结硕果”。多年的生活砥砺使李正林具备了过人的胆识、超人的魄力、豁达的性格和质朴的情怀,真心寄托真情、实干注重实效成为他的人生写照。 把一个小小的社办企业带进了一条金光大道,成为云南省科协,科普兴农示范园;职业中学和农广校的实习基地。
同舟共济撑起一片艳阳天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众乡邻 ,李正林深知,罗伯克茶场的根在当地群众,罗伯克茶场发展的凝聚力是当地群众的心血和汗水,而茶场邻近村社都属边缘贫困山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经营茶场的过程中李正林始终没有忘记父老乡亲的嘱托。在自己勤劳致富以后,在与周围群众相处的过程中动真情,真扶贫。在邻近村社群众的鼎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积极向上争取各种扶贫项目,着力强化茶场附近村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邻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1986年在自己创业还在困难阶段的时候,为改变当地群众生活状况,李正林筹集资金7万多元先后为三家村、阿母助路、小波乐箐,罗伯克 、嘎拉午五个自然村架通了4.7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结束了用煤油灯、松明火把照明及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历史,逐步进入文明幸福的生活时代;
2、在开创自己事业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动周围群众共同发展,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早在1988年,李正林个人贷款4万元,为42户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指导,挨家挨户动员群众种植264亩茶地。至2008年21年间,带动农户120户共发展新茶园1260亩,户均10.5亩,茶叶户均收入达1万5千元以上,人均收入3800元以上,发展面积最多的吴绍堂户26亩,2007年茶叶收入达16万元之多。茶园建成后,李正林通过收购农户鲜叶,代农户加工等形式帮助群众解决加工、销售困难等问题。消除了当地茶农销售方面的后顾之忧,使罗伯克茶场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龙头企业。为满足茶叶加工生产的需求,已作了“南涧县罗伯克茶场茶叶初精合一加工厂扩建论证报告”,州、县两级扶贫办已给予立项;
3、1991年,在县乡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李正林带领村民们投资24万元修通了岔小公路(新民公路)土路(惠及二台坡、思须乐、大波乐箐、 三家村、阿母助路、小波乐箐六个彝族自然村),村民们从此逐步告别了人背马驮的历史;1999年,李正林带领村民们投资10万元修通白石岩道班至罗伯克茶场的公路,让罗伯克附近5个自然村交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4、1997年小波乐箐吴家奇家房屋倒塌,李正林带领职工无偿帮忙,多方奔走争取扶持帮助盖起了新房,使一家人得以安居乐业;
5、1998年,投资8万元开通了罗伯克茶场及周边村子程控电话,年底投资3.6万元先后为三家村、阿母助路、小波乐箐接通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罗伯克村子家家户户看上了闭路电视,村里许多人家购买了VCD、DVD等现代家用电器,告别了马奔人跑传递信息的历史,过上了文明、富裕的幸福生活;
6、2002年三家村和阿母助路遭受山体滑坡的自然灾害,由茶场投资20万元建了五道挡墙,打了5000多棵木桩,发动群众栽了200多丛竹子,治理该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使群众得以安居乐业;
7、2006年5月,罗伯克茶场附近一户村民小两口打架,丈夫把妻子打成重伤住院,生命危在旦夕,家里没钱医治。李正林首先拿出3000元钱借给他们,自己又先捐出500元,并发动种茶富裕户村民捐款,大家你50我100,一共捐款6000多元。他一边发动捐款一边向村民说服教育,“一家有难大家帮,家和才能万事兴”。和好后的小两口时常内疚的说:感谢李场长及乡亲们的帮助,往后一定和和美美地过日子。
8、罗伯克村有一户人家因电起火,房屋被烧毁,李正林知情后,召集职工召开“捐资助救动员大会”并带头捐款500元,职工你30我50,共捐款近3000元,罗伯克茶场捐出大米,茶叶,肉食等物资,派人送到受灾人手中。受灾人家为表示感谢罗伯克茶场全体领导职工,赠给罗伯克茶场“水火无情人有情,捐资助救建家园”的锦旗一面。
9、李正林只是一场之长,但附近三家村、阿母助路、小波乐箐大小事情他都管,村民生病,他会派自己的车子送到县医院且不收油费;村民们无论办什么事情缺钱,他会主动拿出钱来垫支,以解燃眉之急;村民孩子上学没钱或考上重点学院的,他会主动送钱上门资助。
10、随着私人茶园的不断发展和不断投产,茶叶原料不断增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所创造的社会效益也随之增大,特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利用率和返乡农民工的利用率很大,主要涉及公郎、小湾、碧溪、无量等乡镇的剩余劳动力和宾川、凤庆等部分剩余劳动力 ,近几年每年需支付鲜叶收购款、鲜叶采摘工资,薅锄,施肥、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等社会工工资近100万元,真正发挥了龙头企业的作用。
尊师重教献爱心
“在穷不能穷教育,在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党和政府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发出的号召,也是李正林多年的心愿。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他的目光总在关注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尊师重教,关心儿童,则使李正林在彝乡传为美谈。
1、1996年,公郎镇金山村民委员会金山希望小学落成之际,亲自捐款捐物,为学校购买教学用具;
2、1998年,打紧茶场各种经费开支,投资16万元,新建了罗伯克茶场小学,使孩子们告别危房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安心学习,这是唯一一所完全有南涧本县企业资助建盖的学校。;
3、2001年,公郎镇凤凰村民委员会大树田小学倒塌,场长先赶到受灾现场,然后赶到医院慰问教师和学生;
4、每一年的“六.一儿童节”和“教师节”,场长都要到凤岭小学慰问学生和教师,祝福他(她)们节日快乐;向学校捐助教学经费,给儿童献上节日礼物(书纸笔墨,体育用品),以寄托他对发展山区民族教育的希望;
5、他深深知道、培养高素质人才是罗伯克人的未来和希望所在。
笑对荣誉老骥伏枥绘蓝图
李正林在成绩面前从不沾沾自喜,而是在默默无闻做好每一片茶叶,每一批好茶,做些为群众谋利益的事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四十多年的追求和努力使罗伯克茶场茶香飘万里,硕果连枝接。他在着力强化茶叶生产发展的同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成绩显著,党和人民给予他很高的荣誉。
1、1987年被南涧县科协授予科普积极分子;
2、1988年,在茶叶生产工作中成绩显著,被南涧县县委、县人民政府特予表彰;
3、 1991年,在政协工作中成绩显著,被南涧县县委,县政协评为先进个人;
4、1994年,在茶叶科技中成绩显著,被南涧县茶叶协会评为优秀会员;
5、1996年,在第四届政协工作中 认真履行委员职责成绩显著,被南涧县县委,县政协评为先进个人;
6、1997年,在1993年至1996年茶叶科普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被南涧县茶叶协会评为优秀会员;
7、2002年,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成绩显著,被南涧县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拔尖农村乡土人才”;
8、2005年4月25日,在云南省第十八届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9、2005年9月27日,被云南省人事厅、农业厅联合评选为首届“云南省拔尖农村乡土人才”
10、2007年9月18日、荣获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联合评选表彰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11、2007年11 月,荣获云南省文明办、云南省总工会、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妇联联合评选表彰的“云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如今李正林富了,在偏僻的彝家山寨盖起了小洋楼,罗伯克茶场也盖了一大幢职工住宿楼,与他朝夕相处的彝族同胞富了,靠发展茶叶生产,五个自然村120户人家户均一台彩色电视机,在享受自己富裕生活的同时,了解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彝乡开通了移动通信,这里的人们足不出户可以了解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 茶场和他个人虽然获得的诸多荣誉,但都难解他的茶山情结,家里虽然盖起了洋房,场里建起了现代化的办公及生产车间,但他仍住在建场初期盖起来的土木机构的瓦房里,完善着他一整套的“茶叶生产管理措施”和“产品营销规划”。绘制着在2010年实现有机茶产品开发,带动农户茶叶生产向有机茶方向发展,培养接班人等一幅幅蓝图。 彝家山寨里的人们在李正林的带领下正圆着自己的小康梦。